一、制定背景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行动计划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8年9月11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8〕5号),意见指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智慧经济的关键任务,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要明确思路、准确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质内涵,坚持服务全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努力改善职业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现代化水平。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方式;要围绕构建生态型智慧教育体系,服务师生发展的目标,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教学、服务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全面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按照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通知精神,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快速有序推进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助力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拟定发布《关于加速推进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
二、制定目的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安徽省教育厅印发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8〕5号),全面提升合肥市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智慧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特制定本通知。
三、制定依据
制定本通知的上位法依据主要有8件: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
2.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15]1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
4.《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5.国家标准《GB/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6.《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7.《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8.《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8〕5号)
四、主要内容和措施
《关于加速推进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通知主体部分、第二部分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四年行动指南(2019年-2022年)”、第三部分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申报书”、第五部分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年度验收表”,每一个部分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上位文件要求进行制定。
关于加速推进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
合教〔2019〕230号
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规范和指导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我市职业学校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根据《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8〕5号)要求,现就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依托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智慧职教发展水平,加速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建设目标
2019年11月前,遴选4-6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为后期全面建设形成可总结、可推广的经验;2019年11月底前,智慧校园建设拓展至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中的所有学校;2020年,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到全市中职学校50%;2022年,智慧校园建设达标准学校超过50%,我市智慧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职业院校支持智慧合肥建设能力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智慧环境建设。积极构建支持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技术系统,改造和优化现行校园环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创新应用,构建高速泛在、智能灵活、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校园信息环境。
(二)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构建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互动体验等为特征的智慧教学环境,大力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构建“智慧课堂”,探索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推进以“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革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入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推进智慧管理建设。构建支持管理服务体系变革技术系统,开展智慧校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依托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省市相关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后勤、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教育管理信息化实现对学校人财物事的智能管理,并为师生、管理人员、家长提供人性化、智慧化、效能化的学校教育公共服务。
(四)打造一批示范典型。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一批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示范校、一批智慧教学改革示范校、一批智慧管理和应用示范校以及一批智慧特色示范项目,并形成可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我市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四、建设流程
(一)申报
各职业学校对照《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附件2),选准方向,科学筹划,组织力量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填写《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申报书》(附件3),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向市教育局申报。
(二)立项
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现场核查。核查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
(三)年检
每年1月10日前,市教育局成立年检专家组,根据各试点学校填写的《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慧校园年度验收表》(附件4)及相关佐证材料,对照《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附件2),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开展年度检查验收。年检合格,继续按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年检不合格,限期三个月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要求的,取消其试点学校资格。
(四)命名
2022年12月31日前,市教育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对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进行验收评审,根据需要组织现场答辩和论证。达到建设标准,完成智慧校园建设任务的,命名为“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应政策予以一定经费支持。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市教育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各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校长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办公室主任由职业与成人教育处主要负责人担任,统筹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做好试点项目顶层设计。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齐抓共管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信息化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机制,建立项目建设进展月度分析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纪检监察人员要全程参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坚持特色立项,提升支持水平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和基本条件,对照《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四年行动指南》(附件1)和《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附件2),秉承“一校一案”的原则,科学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方案。
(三)加大统筹指导,坚持应用导向
市教育局成立智慧校园建设指导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落实落地。智慧校园建设指导专家组负责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对技术系统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方案,每年对各校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年检,全面评估学校项目建设情况,引导各中等职业学校科学规划智慧校园建设。
各试点学校要依据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技术系统的设计与组织体系的改造相结合,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坚持以应用驱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根据软件系统功能确定硬件配置,统筹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将信息化教学研究列入教科研课题,将应用成效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评价体系核心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学校智慧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认真实施,为我市智慧城市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合肥市教育局
2019年9月5日
附件1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四年行动指南(2019年-2022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切实提升我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以及《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特制定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四年行动指南。
一、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校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11月前,遴选4—6所条件较好、数字校园高标准达标的学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先行先试,探索经验;2019年11月底前,列入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库的学校全部升级建设智慧校园;2020年,全市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覆盖面达到50%;到2022年,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达到建设标准的中职学校超过50%。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服务导向,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统筹推进。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归口管理”的基本要求,实行学校、业务主管部门、使用部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步实施。
坚持应用驱动。本着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紧密围绕教学、管理及服务的需求,以应用驱动建设,有限资金优先建设急用的、实用的、好用的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先进的、高效的、核心的应用系统。
坚持融合共享。智慧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业务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信息化再造学校管理流程。坚持以制度创新带动信息化管理创新,探索建立面向不同对象和部门的科学评价制度。大力推进区域、校际合作,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坚持安全优先。智慧校园建设要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安全意识,坚持网络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建设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构建支持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管理服务体系变革的技术系统和相应的组织体系架构,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行业、企业、政府及相关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智慧化教学、管理、文化生活、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一)总体设计规划,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规划设计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魂,其建设内容主要应包括:五年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要点、重要(大)项目整体设计方案以及完整的组织保障体系。其中完整的组织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队伍、专业的建设团队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
(二)服务师生发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智慧校园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和校领导也同样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通道,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中层领导干部要亲自参加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培训,要亲自主持部门业务系统建设的调研与推进工作,要将业务系统的应用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校长要亲自参与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亲身参与建立学校信息化绩效评价制度并推动其实施。
(三)建设数字资源,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
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学习”一体化的空间环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教学新模式,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结合区域、行业特点,坚持“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对照与“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公共服务平台”中数字资源的差异性,建立完善的校本数字场馆资源、仿真实习实训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数字课程资源、个性化学习资源等,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自主学习,推进专业空间、课程空间、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在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有序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从而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透明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教学诊断与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业务场景,深入推进应用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遵循应用驱动的原则,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与改革的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在教学、管理、公共服务、校园文化生活、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智慧化服务,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建设集业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社会服务和数据交换与数据挖掘分析、智能提醒与预警、自助服务与自动服务且集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合理利用传感技术建设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平台,实现过程跟踪、精准监控、数据分析与实时预警。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要在办公自动化、教学诊断与改进、智慧资助、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及设备管理、日常教学、实习跟踪、流程监控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决策能力与治理水平。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对接“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合肥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夯实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主要包括改造和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校园网络系统、数字广播与电视、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常态化智慧教室、精品智慧教室、校园电视台等)、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系统、节能监管系统等,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具有感知能力的校园基础网络、可鉴权的数据中心和安全设施等。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智慧管理服务与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建设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建设基于全量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完善和新建数字媒体制作室、常态化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硬件以及足够的终端设备;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环境,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建设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会议和数字宣传等数字通讯系统;按照教育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建设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在如校园安防、节能监管、重要资产设备管理、学生管理、智慧教室、通道门禁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合理使用物联网等传感技术。
四、建设步骤
(一)规划与设计
组织调研,根据学校特点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目标,设计组织体系,制订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建设内容,完成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方案以及分年度工作要点,并形成总体规划合理修订的机制。
(二)建设与部署
根据顶层设计和年度工作要点,完成智慧校园子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编写项目技术方案(招标采购方案),再次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进行招标采购并实施,重大项目实施需同时招标第三方监理公司。
(三)管理与维护
管理与维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管理与维护的主要任务包括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和多媒体教学(智慧教室)设施的维护、数据管理、应用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智慧校园的管理与维护应当建立管理与维护的组织机构、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制订管理与维护服务的规章制度与规范、完善管理与维护流程。不具备管理与运维能力的学校可采购具有运维资质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
(四)应用与推广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用”,其应用与推广的主要任务包括师生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人员培训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信息化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教育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等。
(五)评价与反馈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评价与反馈应当贯穿于各个阶段,其任务主要包括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建立评价组织,实现评价程序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智慧校园的评价与反馈通常采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促进发展”的原则,对阶段性建设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诊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2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以贯彻和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总领,以《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合肥市中等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四年行动指南(2019-2022)》为参照,旨在规范和促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由合肥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以中等职业学校为评价主体组织实施。评价项目共分领导重视、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特色创新七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7个评价子项和76个观测指标,评价总分值300分,其中特色创新125分,达标分值240分。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
评价项目 |
评价子项 |
|
子项名称 |
分值(分) |
|
一、领导重视(15分) |
1.中层领导干部信息化执行能力 |
7 |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
8 |
|
二、师生发展(20分) |
1.学生发展 |
10 |
2.教师发展 |
10 |
|
三、数字资源(30分) |
1.数字场馆资源 |
5 |
2.仿真实习实训资源 |
10 |
|
3.数字图书资源 |
5 |
|
4.数字课程资源 |
10 |
|
四、应用服务(50分) |
1.学生管理与服务 |
6 |
2.教学管理与服务 |
6 |
|
3.办公管理与生活服务 |
8 |
|
4.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 |
6 |
|
5.财务、资产管理与服务 |
6 |
|
6.移动端与站群建设 |
8 |
|
7.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 |
10 |
|
五、基础设施(40分) |
1.校园网络 |
8 |
2.数据中心 |
6 |
|
3.终端 |
5 |
|
4.多媒体教室与智慧教室 |
5 |
|
5.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
5 |
|
6.数字通讯系统 |
5 |
|
7.校园安全防护系统 |
6 |
|
六、保障体系(20分) |
1.规划与设计 |
4 |
2.机构队伍 |
6 |
|
3.制度保障与经费 |
5 |
|
4.运维与安全管理 |
5 |
|
七、特色创新(125分) |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特色和创新应用。 |
125 |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
评价指标 |
观测指标 |
分值 |
一、 领 导 重 视 (15分) |
(一)中层领导干部信息化执行能力(7)分 |
(1)能够贯彻执行学校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并能合理规划本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 |
2 |
(2)能够主持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并带头使用和推广;教学部门负责人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 |
3 |
|
|
(3)工作中能结合部门业务在信息化方面有创新应用。 |
2 |
|
|
(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8分) |
(1)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
2 |
|
(2)具有持续改进信息化环境的意识,有明确的建设评价理念,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领导力组织。 |
2 |
|
|
(3)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建设成果应用效果好。 |
2 |
|
|
(4)校长个人信息素养高,能在智慧校园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组织审定效果评估意见,做好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 |
2 |
|
|
二、 师 生 发 展 (20分) |
(一)学生发展(10分) |
(1)能比较熟练地利用个人终端和在线资源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
3 |
(3)每个学生均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
4 |
|
|
(4)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内容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 |
3 |
|
|
(二)教师发展(10分) |
(1)能运用信技术工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常用的数字资源制作技术,能自主开发数字资源,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
2 |
|
(2)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使用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
2 |
|
|
(3)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学习空间),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过程管理与记录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 |
3 |
|
|
(4)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信息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相关教学大赛并获奖。50%的教师能够参加校内举办的电子教案、课件、微课、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 |
2 |
|
|
(5)全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年平均不低于0.5次。 |
1 |
|
|
三、 数 字 资 源 (30分) |
(一)数字场馆资源(5分) |
(1)不少于10%的专业有数字化实验室及数字化实训场(厂)。 |
2 |
(2)主干专业、特色及品牌专业具有与国家职业标准目录对应的职业体验馆;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流程的体验;体验过程符合职业过程的真实性,体验过程完整。 |
3 |
|
|
(二)仿真实习实训资源(10分) |
(1)主干专业有仿真实验、实习、实训的专业资源,在教务管理、数据中心等相关系统中有实验、实习(训)台帐记录和分析统计报表。 |
5 |
|
(2)对无法实际体验、参与或无法实地观察的实验、实习(训)环节,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实验、实习(训)软件,交互性强。在教务管理、数据中心等相关系统中有实验、实习(训)台帐记录和分析统计报表。 |
5 |
|
|
(三)数字图书馆资源(5分) |
(1)数字图书馆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有不少于1个中文数据库或数字资源检索平台。资源向合肥市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开放。 |
2 |
|
(2)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专业针对性,能满足教学、教科研和师生发展的需要;每年应有更新,各类数字资源每年更新不少于总量的10%。 |
3 |
|
|
(四)数字课程资源(10分) |
(1)学校应有校本选修课管理平台和校本选修课资源库。每个专业开设不低于1门校本专业选修课,学校开设不低于10门的校本选修课。 |
3 |
|
(2)每个专业网络课程不少于4门,年新增校级优秀网络课程不少于2门。 |
3 |
|
|
(3)精品课程资源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和建设方案完成项目建设。 |
2 |
|
|
(4)上述相关资源向合肥市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开放。 |
2 |
|
|
四、 应 用 服 务 (50分) |
(一)学生管理与服务(6分) |
(1)具有从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校内外实习、就业、毕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 |
3 |
(2)具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在线设计和管理功能,并能从数据中心中共享学生学习成果信息;具有多维评价结果比较、评价报告系统记录和自动生成的功能。 |
3 |
|
|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6分) |
(1)具有教学计划管理、考务管理、成绩(学分)管理等功能,支持在线排课、选课、调课,支持成绩采集、考试数据分析、评价报表生成等。 |
2 |
|
(2)具有实习实训管理功能,支持实习实训基本信息记录、校内外双师实习指导、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价等。 |
2 |
|
|
(3)具有对教学过程、学习行为、测验结果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导出分享功能,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计划、教学改进和管理服务。 |
2 |
|
|
(三)办公管理与生活服务(8分) |
(1)提供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功能,包括收发文、文件流转督办、信息发布、公文审批、办理提醒等。 |
2 |
|
(2)具有数字广播、视频监控、全媒体发布、网上心理咨询、虚拟校园游览、网上学习交流活动等功能。 |
2 |
|
|
(3)提供食堂、澡堂、超市、图书馆、门禁(门锁)等一卡通服务;提供物业、修缮等查询与统计功能;利用物联网等传感技术实现节能监管功能。 |
2 |
|
|
(4)建有全校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全校档案检索、打印、OA文件归档、音视频管理等功能。 |
2 |
|
|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6分) |
(1)具有学校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员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教职工档案动态管理等功能。 |
2 |
|
(2)具有岗位竞聘和职称评定的条件设置、申请、评定、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
2 |
|
|
(3)具有劳资福利管理、教师培训管理、考勤考核管理等。 |
2 |
|
|
(五)财务、资产管理与服务(6分) |
(1)提供报销审批、资产、负债、工资、收费、预算、项目经费等管理与服务。 |
2 |
|
(2)提供项目建设(设备购置)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大型设备仪器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
2 |
|
|
(3)具有使用智能技术监控监管贵重仪器设备功能。 |
2 |
|
|
(六)移动端与站群建设(8分) |
(1)建有站群,统一管理学校官网和其他子网站,并为智慧校园应用等系统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
3 |
|
(2)建有APP或微信公众号,对接站群,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承载OA、报销审批、智能信息检索、统计、在线互动、智能提醒、精准服务等功能。 |
5 |
|
|
(七)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10分) |
(1)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
2 |
|
(2)在解决信息孤岛、平台孤岛的前提下,以统一数据标准为基础,对接各业务系统,建有全量数据中心。其数据中心的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爬虫数据、党群数据、IT设备数据、业务线上线下数据、各种哑终端数据等。 |
2 |
|
|
(3)学校系统与已经部署且开放接口的上级相关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完成对接。 |
1 |
|
|
(4)学校建有统一信息门户,可对智慧校园用户提供多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和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并具有分角色的个人门户,有自助服务、智能提醒与预警功能。 |
2 |
|
|
(5)建有大数据平台,可实时采集各种数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教师画像、学生画像、专业画像、课程画像、教学诊断与改进、智慧资助、校情分析与决策支持、舆情分析与态势感知等具体应用。 |
3 |
|
|
五、 基 础 设 施 (40分) |
(一)校园网络(8分) |
(1)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设备支持多出口链路,部署IPv6地址。 |
2 |
(2)全校弱电系统统一规划,形成一张网;实现校园网络室内外全覆盖,万兆带宽到楼宇,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 |
3 |
|
|
(3)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实施有线无线一体化实名认证,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带宽流量管理、信息收发审计、用户行为分析,并支持全校用户终端同时在线。 |
3 |
|
|
(二)数据中心(6分) |
(1)数据中心以国家机房建设标准B级进行建设,合理使用智能技术,面积不低于60平米,并进行分区管理。 |
3 |
|
(2)数据中心主机(服务器)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云化部署,规模满足学校业务使用需求。 |
3 |
|
|
(三)终端(5分) |
(1)学校各部门、系(部)、教科研机构至少配备1套含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内的常用数字设备,至少配备1台/人办公用电脑。 |
1 |
|
(2)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至少配备一套公用终端,如大屏幕触控一体计算机。 |
2 |
|
|
(3)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比例保持3:1;教师数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1;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教学终端。 |
2 |
|
|
(四)多媒体教室与智慧教室(5分) |
(1)每个教室和满足安装条件的实训场所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多媒体设备终端可集中控制,使用数据实时传送到共享数据中心;有足够数量的教室可实施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有一定数量使用了智能技术的智慧教室。 |
3 |
|
(2)建有满足语音、视频等各类数字资源开发、教学展示、观摩和互动研讨需要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产生的数字资源可实时传送到教学资源平台。 |
2 |
|
|
(五)仿真实训系统环境(5分) |
(1)每个主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数字化技能教室。具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实物装备;具有支持技能训练的虚拟仿真训练软件;具有与相关工场对接的信息通道;具有实时摄录像设备;具有考试考核平台。 |
3 |
|
(2)每个主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具备仿真实训虚拟环境,满足虚拟实习实训需要。 |
2 |
|
|
(六)数字通讯系统(5分) |
(1)建有基于校园网络,完全数字化的单向、双向及多向音频扩声系统,并和消防报警系统对接。 |
2 |
|
(2)建有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宣传系统。 |
3 |
|
|
(七)校园安全防护系统(6分) |
(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监控视频设备统一存放在学校数据中心,安防系统数据对接到共享数据中心,并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
3 |
|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与数字广播系统对接)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
3 |
|
|
六、 保 障 体 系 (20分) |
(一)规划与设计(4分) |
(1)有合理的智慧校园短期建设规划(年度规划),又有3-5年中期建设规划。 |
2 |
(2)有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定期工作例会记录,有项目建设规范流程管理办法和过程性全套档案资料。 |
2 |
|
|
(二)机构队伍(6分) |
(1)学校设立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
2 |
|
(2)单独设置中层管理机构(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办公室等),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信息化专业人员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待遇落实、定期培训。 |
2 |
|
|
(3)智慧校园建设维护专职人员以4人为基础,千人以上学校每增加1000人增加专职人员1人,不足1000人以1000人计算,且岗位结构合理。 |
2 |
|
|
(三)制度保障与经费(5分) |
(1)各级财政建立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和运营维护经费的常态保障机制。 |
2 |
|
(2)学校用于数字资源、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
2 |
|
|
(3)有智慧校园管理、使用和绩效考评的各项制度。 |
1 |
|
|
(四)运维与安全管理(5分) |
(1)建立运维管理体系,针对智慧校园各系统采取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保障智慧校园稳定运转,且有完备的过程性运维记录。 |
2 |
|
(2)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3%,且逐年增加。 |
1 |
|
|
(3)按照网络安全法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范畴。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快速处置网络安全事件。 |
1 |
|
|
(4)各类系统及数据安全达到国家等级保护要求标准,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及时更新各类系统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信息,智慧校园运行安全稳定,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
1 |
|
|
七、 特 色 创 新 (125分) |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明晰,针对性强;建设与应用机制新颖独特,推广性强;建设与应用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信息化教学改革应用广,深度深,成绩突出;大数据技术为学校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且效果显著;主持或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实验或开发研究项目,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特别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信息技术提升校企合作探索,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或基地建设与应用,校本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开放教育资源特色应用,网络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信息化引领学校组织变革、管理和服务创新,大数据技术助力学校科学决策或其他有方面有特色和创新应用。 |